食療 – 中式養生

近日,香港終於迎接秋涼的天氣,涼風和低氣溫固然舒服,但亦應該多加提防流行感冒病毒—使人成為醫療診所的常客的元兇。預防的方式有許多種,除了注意衛生,還可以透過勤做運動和均衡的飲食來增強身體免疫能力,然而,均衡飲食的定義廣泛,坊間各有各的做法,簡單至每餐要有肉有菜,繁複至每餐食療,筆者身邊便有不少朋友都有冬季進補的習慣,認為其可發揮治療的效用。
根據香港醫護學會,食療的目的是利用食物本身的偏性去達致平衡身體陰陽的效果。只要適宜食用,偶爾一餐半餐確實可以讓身體攝取不同的營養,進而預防某些擾人的病症,如痱滋、濕疹、高血壓等,白果腐竹糖水—這款簡單但美味的中式甜品便能潤燥保暖和養顏滋陰,網路上有許多不同湯水或甜品的食譜,大家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嘗試各種的食譜看看。
食療的理念簡單,可是也有不少注意事項,首先,切記不要藥食不分,有些偏性較重的食材如當歸和鹿茸等,若體質不符便會容易造成各種不適,另外涼茶的飲用份量也需多多注意,過量的涼茶可使體質變得虛寒,或會引致皮膚病,最後妄用補益食材亦會使脾胃消化負荷太重,嚴重可延長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