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運 計費有伏位?網民:諗多咗

TLDR:直接跳去結論,集運收費 按體積重量計算係行內常見計費方法,即使大公司如DHL都會咁樣做。有些貨品可能好輕,但十分大件如雙人床棉被,如果純粹按實際重量去收費,集運 商好快就會血本無歸。
早前網上有文章指網上購物搵 集運 小心運費陷阱:集運收費分開實際重量以及體積重量兩種計法,價錢差距可以甚大。到底點樣計?實際重量顧名思義,就係按貨品重量計算 集運收費,一般較平。體積重量每間公司略有差異,算式離不開 長 x 闊 x 高 除以 A,A 可以係5000-8000之間嘅數字,每間公司都不同。
例如集運公司表示1kg收費46元,但貨品體積為 61x20x20 cm,假設除以5000,按上述算式體積重量會得出4.88kg,比實際重量足足高出4倍多。新接觸網購 集運 嘅朋友,見到差額咁大,會感到好震驚,好似被騙錢一樣。大家想以至抵價買靚貨,集運 公司都要交租開飯。其實只要集運收費 計算方式公開透明,幫襯前計清楚,已經好少會中伏。
真係要小心嘅位,通常係做日本集運時,部份商戶需要用日文名字落單,香港人可能需要將自己英文名轉換成片假名。又或者去日本藥妝網店購物,要留心第一及第二類物品禁止出口,錯手購買的話未必有賠償或退貨。小編其中一個中伏位,係去Amazon購物時,無睇清楚貨品原產地,結果硬食美元兌價千里遙遙買咗一件淘寶都有嘅貨!